資訊
頻道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器械資訊 > 學術論文 > 腹部鈍性外力致假性胰腺囊腫2例的醫(yī)學鑒定

腹部鈍性外力致假性胰腺囊腫2例的醫(yī)學鑒定

文章來源:發(fā)布日期:2010-02-05瀏覽次數(shù):68609

作者:張偉,李旭通    作者單位:1.洛陽市公安局老城分局,河南洛陽,471002 2.洛陽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河南洛陽,471000

【關鍵詞】  腹部外傷;假性胰腺囊腫;法醫(yī)學鑒定

  1  案例資料

    例1,喬某,男,15 歲。于2007 年3 月2 日下午放學回家途中被4 名學生用拳腳毆打致傷腹部,2 d后以“左側腹部挫傷”就診。查體:左側中腹部壓痛明顯,反跳痛不明顯,全腹部叩診呈鼓音,腸鳴音弱。B 超:胰尾體積增大,胰腺體尾部可見5.29 cm×4.78 cm×3.91 cm 實質性不均勻回聲區(qū),邊界欠清晰,內(nèi)部回聲不均勻。血淀粉酶:66 U/L,尿淀粉酶67.7 U/L。3月11日CT報告示胰尾部挫傷;3 月23 日MRI示胰體尾部異常信號,胰尾部慢性血腫;4 月10 日B 超示胰腺頭部與尾部上方可見約4.6 cm×4.0 cm的囊性結構。在超聲引導下用21G 針穿刺,抽出淡紅色液體約20 mL,微生物檢驗無細菌、霉菌生長。穿刺術后對癥治療,于4 月15 日出院。診斷:外傷性胰腺假性囊腫。

    例2,趙某,男,14歲。于2008 年8 月6 日中午被人用拳腳毆打致傷,次日以“外傷后腹部疼痛”為主訴入院,感上腹部漸膨隆,有脹感。查體:上腹部膨隆,于上腹部偏左側可觸及半球形無移動性腫塊,光滑、有波動感,全腹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正常。8月8日B超示胰腺尾部可見約7.6 cm×3.1 cm 液性暗區(qū);8月11日B超示胰腺尾部可見約10.6 cm×8.1 cm 液性暗區(qū);8 月14 日B 超引導下行囊腫穿刺術,抽出淡綠黃色液體約80 mL,微生物檢驗無細菌、霉菌生長。之后再次出現(xiàn)進行性腹部膨隆,且脹感明顯。8月18日B超示胰腺尾部可見約9.5 cm×7.1 cm液性暗區(qū)。手術探查見胰尾部胰管撕裂性斷裂并胰尾部挫傷水腫,行囊腫摘除術、胰體尾切除術。術后診斷:外傷性胰腺假性囊腫。

  2  討論

    胰腺假性囊腫多由于胰管破裂,胰液、滲出液和血液積聚在網(wǎng)膜囊內(nèi),刺激周圍組織及器官的漿膜形成纖維包膜,但囊內(nèi)壁無上皮細胞,所以稱為假性囊腫。胰腺假性囊腫在胰腺疾病中較常見,多系急、慢性胰腺炎的并發(fā)癥,少數(shù)由外傷引起。

    胰腺位于腹腔的深部腹膜后,體積小且固定于腹后壁,背靠脊柱,前面有胃、腸覆蓋及肋弓保護,位置深,不易遭受損傷。胰腺損傷僅占腹部損傷1%~2%,其損傷類型有胰血管損傷、胰實質損傷(胰頭挫碎、胰尾部損傷)、胰導管破裂等。胰腺損傷除少數(shù)由銳器、槍彈直接損傷外,車輛撞擊或擠壓、房屋倒塌的壓砸及鈍器打擊(如拳擊、腳踢或石塊砸擊)等也可間接致傷。多數(shù)胰腺損傷系由鈍性外力打擊擠壓胰腺所致,其損傷機制應系在暴力突然發(fā)生、腹部受到強烈沖擊、胰腺被推壓撞擊脊柱時所形成,常發(fā)生在胰腺的體尾部。胰腺損傷后,常出現(xiàn)胰腺周圍積血、積液,并聚集于網(wǎng)膜囊內(nèi),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壓痛和肌緊張,多數(shù)病例其積液可經(jīng)網(wǎng)膜孔或破裂的小網(wǎng)膜進入腹腔后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出現(xiàn)彌漫性腹膜炎的癥狀及體征,少數(shù)病例其積液被局限在網(wǎng)膜囊內(nèi),因未及時處理,較長時間后形成一具有纖維壁的囊腫,即胰腺假性囊腫。

    外傷性胰腺假性囊腫在法醫(yī)臨床學鑒定中很少見,確診也比較困難,外傷后即刻檢查,常無明顯表現(xiàn),間隔短時間后即可出現(xiàn)癥狀及體征[1,2]。法醫(yī)學鑒定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①有明確的腹部外傷史;②傷前腹部無異常,傷后出現(xiàn)腹部癥狀或體征;③腹部B超、CT 、MRI 影像學檢查示胰腺損傷;④血、尿淀粉酶有輕度或中度升高,穿刺引流液檢驗無細菌或霉菌生長;⑤排除膽結石、胰腺炎、酒精和暴飲暴食等可能的病因。上述2 例均符合鈍性外力(拳腳)作用所致的胰腺假性囊腫,例1因該囊腫進展緩慢,經(jīng)穿刺、對癥治療近2 個月,宜評定為輕傷;例2因囊腫進展較快,手術證實胰管斷裂,行囊腫摘除術、胰體尾切除術,綜合分析宜評定為重傷。

【參考文獻】
    [1] 張思瑤,劉冰陽, 董明,等.胰腺損傷的診斷和治療(附15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 2008,28(09):753-756.

  [2] 劉可夫,謝萍.腹部外傷急診CT 和B 超診斷的回顧比較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8,18(09):1081-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