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國方 作者單位: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機械通氣是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既往多采用常頻機械通氣,近年來隨著機械通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頻通氣被越來越多地應用與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筆者探索一種新的機械通氣模式:高頻振蕩通氣+常頻機械通氣(HFOV+CMV)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15 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治療組15例系2005年12 月至200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患兒,其中男 10例,女5 例,平均體重(2 720.8±362.4) g ,平均日齡(35.6±9.3) h ,平均胎齡(35.62±6.3)周,對照組系同期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兒19例,其中男 13例,女6 例,平均體重(2 602.3±271.6 )g ,平均日齡(29.7±8.2) h ,平均胎齡(35.1±5.4)周 ,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1]并有機械通氣指征[2],兩組間平均體重、日齡、胎齡比較差異無顯著。兩組間原發(fā)病分布(見表1)。
表1 兩組機械通氣患兒疾病分布(略)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療 所有患兒均予常規(guī)治療,如清理呼吸道、抗生素、血管活性藥物、堿性藥物、補液、靜脈營養(yǎng)等。
1.2.2 HFOV治療 對照組患兒選用CMV,依據病情預設適當的通氣模式(A/C或SIMV)及參數(PIP、PEEP、FiO2、RR、Ti等),治療組使用StePhanie呼吸機進行HFOV,依據病情預設適當的振蕩壓力、振蕩頻率及FiO2,同時疊加CMV(RR 20次/min ~25 次/min,PIP 18 cmH2O ~20 cmH2O,PEEP 3 cmH2O ~5 cmH2O ,Ti 0.4 s~0.5 s。), 然后依據血氣結果結合臨床病情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記錄兩組間機械通氣前后血氣、機械通氣2、8 h、24 h、48 h用氧濃度(FiO2)及氧合指數(OI ) 、平均氣道壓(MAP)機械通氣時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治愈率等的差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先計算各組資料的(x±s),再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樣本率采用確切概率法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間機械通氣前后血氣結果及氧合情況比較 兩組間機械通氣前后血氣結果及氧合情況比較(見表2),表2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HFOV+CMV組機械通氣治療2 h后PCO2即明顯下降(P<0.05),與CMV組比較差異極為顯著(P<0.01),8 h后PCO2下降極為顯著P<0.01,與CMV組比較有顯著意義(P<0.05) HFOV+CMV組機械通氣治療8 h后氧合功能即明顯改善,表現為FiO2 、OI、MAP均明顯下降(P<0.05),與CMV組比較均有顯著意義(P<0.05),24 h~48 h后氧合功能進一步改善,FiO2 、OI、MAP均進一步下降,患兒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與CMV組比較均有顯著意義(P<0.05)。
2.2 并發(fā)癥及轉歸 HFOV+CMV組15例治愈13例,死亡1例,放棄治療1例,并發(fā)III級以上顱內出血6例, 呼吸機相關肺炎4例,兩組機械通氣時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治愈率比較(見表3),由表3結果顯示與CMV組相比HFOV+CMV組治愈率高、機械通氣時間縮短,氣胸及VAP發(fā)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級以上顱內出血發(fā)生率差異無明顯(P >0.05)。
3 討論
新生兒呼吸衰竭是NICU常見的危重病之一,亦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機械通氣的應用大大降低了該病的病死率,呼吸衰竭患兒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可以改善通氣及換氣功能、減少呼吸功、保持氣道通暢,但在用常頻呼吸機對呼吸衰竭患兒尤其是有嚴重肺損傷的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時,為了能達到滿意的血氧水平 和正常的PaCO2,而又不過高增加吸入氧濃度,常需要較高的壓力和較大的潮氣量,從而增加了氣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延長了機械通氣時間,增加了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嚴重者可導致患兒死亡[3]。高頻通氣是應用小于或等與解剖死腔的潮氣量,高的通氣頻率(≥正常頻率4倍以較低的氣道壓力下進行通氣的一種特殊的通氣方法,能在較低的氣道壓力下維持適當的氣體交換,與常頻機械通氣相比可以在短時間內使肺泡均勻膨脹,改善氣體交換及肺順應性,從而改善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可以有效地避免肺泡過度擴張所致的氣壓傷和慢性肺損傷,減少氣道對壓力和對氧的要求[4]。本組15例患兒經高頻振蕩通氣后2 h PCO2即明顯下降,8 h后氧合功能即明顯改善,與常頻通氣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與上述報導相符[4]。既往多在常頻機械通氣治療效果不佳改用高頻通氣治療[5],本組選用高頻振蕩通氣作為模式,與常頻通氣相比機械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及氣胸發(fā)生率明顯下降,治愈率提高,提示選用高頻振蕩通氣作為模式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具有一定優(yōu)越性 既往研究對高頻通氣是否增加顱內出血有不同意見[6],本組資料顯示兩者無顯著差異。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一個潛在危險是空氣陷閉[3],本科使用的StePhanie呼吸機具有HFOV+CMV功能,本組資料顯示HFOV+CMV模式由于疊加了CMV有效避免了空氣陷閉的發(fā)生。
筆者認為 HFOV+CMV作為一種新的通氣模式,可在較短時間內改善氧合和促進二氧化碳排出,有效縮短機械通氣時間,降低VAP及氣胸的發(fā)生,避免空氣陷閉的發(fā)生,可作為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模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