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骨折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骨折術后患者,將其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而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對比其預防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的血栓預防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于骨折術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有著重要臨床意義,應予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 骨折術后;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護理干預
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是婦科、骨科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下肢的術后深靜脈血栓可以引起肺栓塞以及影響下肢的諸多功能,所以對于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相當重要。本文探討了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作用,通過對我院在2009—06~2010—06期間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手術患者進行分組觀察,并統(tǒng)計其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病率,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臨床效果的差異性,得出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病率的有效性,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的100例患者中,2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5例股骨頭壞死,31例股骨頸骨折,9例骨盆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齡40~69歲,平均54.6歲。
1.2 分組
將所選患者應用隨機的方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50例,治療組5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在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臥床時間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相對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治療組患者則針對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采取特殊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
1.4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措施
1.4.1 預防知識教育: 對骨折術后的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下肢靜脈血栓的常識性知識宣傳,詳細地講解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病因、臨床危險因素以及后果,尤其是對于下肢手術后長期臥床從而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高齡、女性、糖尿病、肥胖、下肢靜脈曲張、吸煙、小腿水腫等患者,要更加詳細耐心的進行講解,從而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耐心地講解患者病情、本病特點、手術方法以及常見并發(fā)癥和預后評估,講解下肢靜脈血栓常見的臨床癥狀以及手術前肢體訓練、手術后盡早肢體活動的重要性[1]。
1.4.2 行為指導: 耐心的向患者做功能鍛煉指導以及疾病宣教:① 講解日常飲食與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關系,禁酒禁煙、高蛋白、低膽固醇、低脂、高維生素飲食,同時告知患者盡量多的攝入水果和蔬菜、粗纖維食物,并且要保證每日飲水量,定期做患者的腹部按摩,保證定時排便,從而保持大便的通暢。②為患者講解正確的體位擺放方法和如何進行翻身,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③注意患者下肢的保暖,盡量防止低溫刺激所引起的靜脈痙攣以及血液淤積。④引導患者進行下肢的運動鍛煉。有計劃的逐日延長患者肢體活動時間以及增加其活動的幅度,相對具備條件的患者可以穿上彈力好的襪子進行訓練??茖W的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運動訓練,繃緊腿部的肌肉,踝關節(jié)背屈,并作踝關節(jié)輕度的屈伸、內外旋轉等活動,以利于靜脈的血液回流,⑤多鼓勵病人定時做深呼吸以及咳嗽的動作,從而增加橫膈的運動,亦可以減少胸腔內的壓力,達到促進血液回流的作用。
1.4.3 預防血栓形成: ①盡量防止患者的血液出現高凝狀態(tài),可輸入低分子肝素、復方丹參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藥物。下肢靜脈泵對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從骨折術后當天起用,一般持續(xù)5d以上[1]。②盡量減少對患者血管內膜的不必要損傷,對于高危的患者,盡可能的避免對血管有刺激性藥物的靜脈注射,不應該采用下肢靜脈進行輸液,并避免患者同一靜脈的多次穿刺。
1.4.4 預防感染發(fā)生: 手術以前、手術過程中均應用抗菌類藥物,手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并為患者止血。手術以后聯合應用足量的抗菌藥物6~11d,嚴格做好引流管的管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的計數資料應用χ2進行檢驗,其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預防血栓效果的比較情況,見表1。表1 兩組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效果比較
3 討論
3.1 下肢靜脈血栓的誘發(fā)因素
下肢靜脈血栓多發(fā)生在長期臥床或者手術以后,其發(fā)病率常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①靜脈血流較為緩慢。由于手術或者患者重病臥床、下肢靜脈曲張、腹內壓增高、心力衰竭或因其他原因導致長時間保持靜坐姿勢,均可引起下肢靜脈血栓;②異常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漿蛋白和血細胞的改變,能夠使患者血液持續(xù)性的處于高凝狀態(tài)[2];③靜脈壁的損傷。人體的靜脈內壁組成為一層內皮細胞,其表面覆蓋有大量的肝素,從而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并且能夠防止血小板的黏附,手術過程中若發(fā)生機械性的操作不當,極易挫傷靜脈壁,使血小板發(fā)生了黏附,從而出現纖維蛋白的沉積導致血栓形成。
3.2 健康類教育
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初步掌握下肢靜脈血栓的基本知識,掌握和了解自我監(jiān)護的要點。治療組的患者在手術之前基本掌握了關于此病的相關知識,手術過程中配合醫(yī)師較好,出 血較少,且情緒相對穩(wěn)定,術中以及術后僅有6例患者需要輸血;然而對照組患者在術中以及術后共有12例患者需要輸血。輸血與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有關,由于庫存血液中的細胞碎片和顆粒較多,大大促使了患者血栓的形成[1]。
3.3 正確的日常飲食
充足的飲水量可以降低其血液黏稠程度,盡量保證患者的日飲水量,并且可以保持大便的通暢,避免便秘時患者的腹壓隨之增加,影響到其下肢的靜脈血流。本次治療過程中,治療組共有9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對增高,其余患者指標均正常;對照組共有28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對增高。
3.4 功能性鍛煉
骨科進行下肢手術的患者以及婦科進行盆腔手術的患者在術后通常臥床時間比其他科室要長,然而連續(xù)7d臥床的患者其血流速度即可減慢到低點。較早的進行床上活動,能夠有效的加速患者下肢靜脈回流,并且改善其局部組織代謝的情況,使內源性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增加,終減少了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發(fā)病率。本次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在其麻醉藥效消失之際即開始進行活動,并且由其家屬配合按摩患者下肢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然而對照組患者此時由于精神因素以及疼痛等原因,很難接受護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僅有22例患者勉強配合工作人員進行了早期的肢體訓練,因而本組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顯著增多。
近幾年來,骨折手術以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幾率一直在逐年增加,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對待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險患者,除了應該完成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以外,還應該加強其手術以前的心理護理,并且手術過后在早期便開始對患者進行下肢主動與被動活動的加強,指導患者經常性的變換其體位,以上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護理工作人員應該提升其??评碚撝R的素質,亦使其臨床護理的觀察能力得以提高。與此同時,日常護理工作應該具有周密性、全程性、預見性以及科學性等特點,大限度的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席會文.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婦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現代護理,2007,12(4):8889
[2]李東風.超聲引導下穿刺治療腎囊腫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