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人類細小病毒B19; 再生障礙危象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患者再生障礙危象與細小病毒B19感染的關系,已有研究報道。雖然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引發(fā)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失代償表現(xiàn),但由B19病毒感染誘發(fā)者非常少見,且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由B19病毒感染導致的再生障礙危象,多數(shù)發(fā)生在兒童及青少年;
現(xiàn)報道l例 33歲成年男性由B19病毒感染誘發(fā)的再生障礙危象診斷為遺 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l臨床資料
患者男,33歲.5d前由于受涼后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8℃,伴畏冷,無寒戰(zhàn),無咳嗽、咳痰,無腹痛、腹瀉,有頭暈等貧血癥 狀加重,于當?shù)蒯t(yī)院輸液治療,效果欠佳。為進一步治療,于 2015年3月2日就診于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2結 果
2.1家族史 患者母親曾因黃疸、貧血行切脾治療;2個女兒 均貧血。
2.2機體檢查 體溫38.5℃,呼吸25次/分,脈搏104次/分,血壓122/58 mm Hg,神清,皮膚鞏膜黃染,無出血點及瘀斑,淺表淋巴結不大,咽稍充血,扁桃體不大·肝肋下未觸及,脾肋下3 cm可觸及,質中等,無觸痛。
2.3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4.3×lOq /L, NE% 43. O%,L.Y% 43. 2%, MO% 11.4%,EO% l.9%,BA% 0.5%,血紅蛋白(Hb) 51g/L,紅細胞(RBC)1.5×l012/L,紅細胞壓積( HCT) 11.4%,平均紅細胞體積(MCV)87.7fL,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 30.0 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MCHC )342 g/L.網織紅細胞值降低8.8×10'9/L血小 板計數(shù)(PLT) 139×109/L。
(2)尿常規(guī):尿膽原34 umol/L,膽紅素(一),尿沉渣檢測紅細胞計數(shù)增高57. 5/μL,余陰性。
(3)生化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59 U/L, 天門冬氨酸氨基 轉移酶(AST) 39 U/L.尿素(UREA)4.3 mmol/L,肌酐(CREA) 47.3 mmol/L,血清總膽紅素(TBIL) 68.8 mol/L,直接膽紅素(DBIL)17.8 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抗原、乙型肝炎e抗體,丙型肝炎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 檢測均在正常范圍。乙型肝炎表面抗體32. 72 IU/L,乙型肝炎核心抗體0. 026 COl,乙型肝炎病毒DNA<1 000 copy/ml。不加熱血清反應索試驗陰性,Coomb's試驗陰性,凝血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自身抗體陰性.免疫球蛋白檢測正常,補體C3 0.41g/L,補體C4 0.004 g/L,類風濕因子79.5 IU/mL.抗鏈球菌 溶菌素“O”181 g/L。
人細小病毒B19 DNA、測定(定量):
7. 83×107 lU/mL(參考值范圍小于1 000),紅細胞脆性實驗:開始溶血0. 48%,完全溶血0.36%,冷凝集試驗陽性1: 64,鐵蛋白增高2000ng/mL,血清葉酸增高20 ng/mL,維生素 B12正常。骨髓CD55和CD 59均陰性。
2.4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學桿狀核粒細胞13%,分葉核粒細胞 40%,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7%,淋巴細胞30%,單核細胞 10%。外周血涂片中可見較多球形紅細胞,占36%。
2.5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 有核細胞增生活躍。計數(shù)1000個有核細胞,粒系占67.5%,紅系幼紅細胞少見,早幼紅細胞 占1.O%,中幼紅細胞占0.5%,成熟紅細胞大小不一,多見球形紅細胞。巨核細胞22只,血小板成堆可見,可見大血小板。 形態(tài)學考慮為純紅再生障礙危象。
2.6骨髓活組織檢查骨髓增生大致正常,粒紅比例增高。
2.7臨床診療結合臨床及實驗室檢查.診斷為遺傳性球形 紅細胞增多癥伴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臨床給予輸注洗滌紅細胞 糾正貧血及林甲酸鈉抗病毒治療,待患者體溫正常、感染治愈、貧血糾正、骨髓報告顯示紅系增生活躍,具備手術切脾條件后,轉至肝膽外科行脾臟切除手術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