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頻道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器械資訊 > 學術論文 > 淺談臨床合理用血及血液替代品

淺談臨床合理用血及血液替代品

文章來源:創(chuàng)新醫(yī)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13-06-07瀏覽次數(shù):27964

作者:張瑋 作者單位:解放軍第252醫(yī)院,保定,071000

  【摘要】臨床合理用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費,并且減少患者感染病毒的風險。臨床合理用血應包括合理輸血、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越來越多的生物技術制品已成為血液可能的替代品。
  【關鍵詞】合理用血;成分輸血;血液替代品

  眾所周知,輸血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近年來,各地區(qū)頻頻出現(xiàn)“血荒”現(xiàn)象,面臨臨床用血量居高不下,而血液采集量往往跟不上臨床用血的增長速度,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市的血液供應一直比較緊張,我們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緩解?我認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血,使珍貴的血液用在真正需要的病人身上,同時努力研究血液替代品,才能使血液資源不再緊張。
  1 臨床合理用血

  臨床合理用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費,并且減少患者感染病毒的風險。臨床合理用血應包括合理輸血、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1]。以下為簡單的幾點介紹:
  1.1 合理輸血 臨床合理輸血就是要做到只給真正需要輸血的患者輸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輸血。
  1.1.1 臨床醫(yī)師的錯誤觀念 隨著無償獻血的普及和血液檢查的逐步完善,一些病人和少部分醫(yī)生放松了警惕,“營養(yǎng)血”、“人情血”、“安慰血”等血液濫用又有所增長,據(jù)報道不必要的輸血在臨床上已占到35~40%,有專家呼吁:血液不是藥品或營養(yǎng)品,輸血操作不當仍有傳染疾病的風險。因此,臨床醫(yī)師要及時更新輸血相關知識,轉變錯誤的觀念,合理輸注血液,提高輸血的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1.1.2 輸血科人員素質的提高 2002年6月,國家衛(wèi)生部頒發(fā)《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提出:“二級以上醫(yī)院應設置獨立的輸血科(血庫),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貯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zhí)行[2]。”輸血科的工作已不再是原來血庫簡單的配發(fā)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現(xiàn)代輸血知識,繼續(xù)深入學習輸血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指導臨床更加合理的用血,使血液的浪費降到低。
  1.2 成分輸血 成分輸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血液中各種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分別制成高濃度、高純度的制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輸給什么成分的輸血方法。具有純度高,療效好;一血多用,節(jié)約血源;減少輸血傳播疾病的危險;副作用少,相對安全;穩(wěn)定性好,便于保存;有效成分活性高等優(yōu)點。以下為臨床常用血液成分及主要適應癥:

  紅細胞制品:是由全血去除部分血漿制備而成,主要作用是補充紅細胞,改善缺氧狀態(tài)。其種類較多,主要有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年輕紅細胞和輻照紅細胞等。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是一種重要的凝血因子,及時充足輸注血小板是挽救生命垂危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3]。它主要用于治療性血小板輸注(血小板生成障礙引起血小板減少;稀釋性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引起的出血)和預防性血小板輸注。
  血漿制品:目前臨床上血漿濫用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傳統(tǒng)臨床醫(yī)師的錯誤觀念主要有血漿可以補充蛋白、擴容、增強免疫力等,并且對血漿輸注引起的輸血不良反應重視不夠。我們應當正確認識血漿,血漿主要適用于嚴重肝病、凝血因子缺乏和重度燒傷病人[3]。血漿制品主要有新鮮冰凍血漿和普通冰凍血漿兩種,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新鮮冰凍血漿中保存了不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Ⅴ、Ⅷ的活性。對血漿蛋白過敏的患者,血容量正常的重癥嬰幼兒、年老衰弱的患者、慢性嚴重貧血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得輸用血漿。
  冷沉淀:冷沉淀是新鮮冰凍血漿在低溫(約2~4℃)解凍后沉淀的白色絮狀物。冷沉淀主要含有豐富的Ⅷ因子、纖維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纖維結合蛋白以及因子ⅩⅢ[4]。其適應癥為:血友病A及獲得性因子Ⅷ缺乏癥、血管性血友病、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獲得性纖維結合蛋白缺乏癥、局部使用促進創(chuàng)口潰瘍修復及DIC等的治療。
  1.3 自身輸血 自身輸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或回收手術野或創(chuàng)傷區(qū)無污染的血液,經(jīng)保存和(或)處理后,當自身手術或緊急情況需要時再回輸給患者的一種輸血療法[5]。其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感染外源性病毒的危險。依據(jù)血液采集及處理方式不同,可分為儲存式、回收式和稀釋式三種類型。由于自身輸血在目前已是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安全輸血方法,開展自身輸血的同時降低其較高的醫(yī)療費用是今后應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
  2 血液替代品

  面對越來越多的血液緊張情況的出現(xiàn),研究血液替代品對緩解這種局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盡管要想制備真正的“全血”代用品實際上根本不可能,但具有一定功能的血液成分替代品(可大致分為紅細胞代用品、血小板代用品和血漿代用品)已有問市或已取得重大進展[6]。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生物技術制品已成為血液可能的替代品,一些例子見表1

  研究血液替代品雖然耗時耗力,但卻對緩解血源緊張和保障安全輸血意義重大,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去努力[8]。
  3 總結

  血液是一種高成本的珍貴資源,當臨床做到合理用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浪費,使輸血更加安全,更加科學,再加上新的生物技術的研究[9],更多血液替代品的問世,那么血液緊張將只是過去。
  【參考文獻】
  [1] 高峰.臨床輸血與檢驗[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7:1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S].2000.

  [3] 霍俊梅,王巧蓮,鄭林平,等.成分輸血中應注意的問題[J].全科護理, 2009,7(35):3249.

  [4] 樂愛平.全血及其血液成分的合理應用[J].江西醫(yī)藥,2010,45(3):277-279.

  [5] 胡麗華.檢驗與臨床診斷輸血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1:276.

  [6] 章金剛,倪道明.生物制品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 (5):349-351.

  [7] 楊勁.輸血新技術[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5,28(2):176-179.

  [8] 任曉紅,蔣濤.2003~2009年我院臨床輸血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0,8 (7):186.

  [9] 吳泓蔚,李豫英,周冬梅,等. 2005~2008成分輸血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