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的“蝴蝶效應”。而一根頭發(fā)、一塊皮膚組織、一只小昆蟲、一粒種子等看似不起眼的微小事物,也可以誘發(fā)“蝴蝶效應”,引發(fā)生物安全“龍卷風”。
是誰將基因資源“武器化”?
隨著科技發(fā)展進步,基因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在生物技術領域異軍突起,在人類科學研究、疾病治療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某些國家卻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將基因技術“武裝”成為致命的武器。
人類DNA中99.7%至99.9%都是相同的,而占比很少的不同點,就是將各個種族區(qū)分開來的關鍵。如果有足夠數(shù)量的人類遺傳基因樣本,科學家就能夠從中分析并掌握每個民族和人種獨特的基因特征。如被別有用心的個人或組織利用,甚至可據(jù)此研制出殺傷預定種族對象的基因武器,從而有選擇地攻擊具有特定種族基因的目標。
與傳統(tǒng)的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相比,基因武器具有更強的隱蔽性、欺騙性、易擴散性和長遠危害性,且難以預防、難以隔離、成本低廉,一旦被用于戰(zhàn)爭,造成的后果將是毀滅性的。
又是誰在千方百計竊取物種資源?
物種資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機體,對每個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一國的特有物種資源一旦流失,將會傳導至經(jīng)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多個領域,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境外一些機構、組織和人員除了瞄準我國人種基因資源,生物物種資源也在他們的竊密目標范圍之內(nèi)。任何一個物種或一個生物個體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傳基因,生物物種資源是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也是國家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一起涉及生物安全領域的案件中,國家安全機關發(fā)現(xiàn),境外某非政府組織,以開展生物物種相關調(diào)研為名在我國招募志愿者,大肆搜集各地生物物種分布數(shù)據(jù)信息,并要求參與者通過專用手機軟件上傳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實際上該境外非政府組織不僅具有某國政府背景,所采集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也被源源不斷地傳輸?shù)骄惩?,對我國生物安全、生態(tài)安全造成潛在危害。
每個人都可以是生物安全“守護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正在不斷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標志著我國將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我國生物安全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撐,有力保障國家生物安全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
生物安全與你我每個人都有關,維護生物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要樹立起生物安全意識,在公共衛(wèi)生事件等生物安全風險應對的經(jīng)驗教訓中汲取智慧,拿起“利劍”和“盾牌”,主動防范、盡“我”所能,做自身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守護者”,共同筑牢生物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