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管、膽管病變引起的急性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以嘔血、黑便為主要表現(xiàn),其病情急驟,嚴重時可引起死亡。筆者對11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臨床診治方法和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來我院診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4例,其中男63例,女51例;年齡22~75歲,平均42.4歲。其中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患者65例,60歲以下非老年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有嘔血和(或)黑便病史,并排除藥物、飲食原因所致的假性黑便。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內(nèi)行胃鏡檢查并取活體組織行病理檢查。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結(jié)合胃鏡和病理檢查分析出血原因。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補液、輸血、吸氧、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觀察組給予泮托拉唑40mg,溶入0.9%NaCl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4d;對照組給予法莫替丁20mg溶入0.9%NaCl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4d。
1.3 療效評價:將止血成功定義為:經(jīng)治療后,血壓、心率、血紅蛋白等指標平穩(wěn),無嘔血、黑便,大便潛血試驗陰性,腸鳴音無異常[1];顯效:4d后無活動性出血,符合止血成功標準;有效:6d后無活動性出血,符合止血成功標準;無效:6d后仍有活動性出血??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 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病因分析:114例患者經(jīng)胃鏡和病理檢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胃、十二指腸潰瘍(59.65%)和急性胃黏膜糜爛(18.42%)為主,其中老年人以胃潰瘍?yōu)橹?,非老年人以十二指腸潰瘍?yōu)橹?,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效果:觀察組顯效41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91.23%;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68.42%,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 2=9.2050,P=0.0024)。
3 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主要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胃鏡、病理學檢查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診斷,關(guān)鍵是內(nèi)鏡檢查。內(nèi)鏡不僅可確定出血部位,還能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以確定病變類型。有關(guān)報道顯示[2],內(nèi)鏡檢查應盡早進行。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明確病史、癥狀和體征的同時,應盡快完善內(nèi)鏡和病理檢查,盡快明確病因,指導臨床治療。本組資料患者經(jīng)內(nèi)鏡和病理檢查表明,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潰瘍引起為主,非老年患者以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為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包括內(nèi)鏡止血、抑酸藥物、止血藥物、手術(shù)治療等,其中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應用較為廣泛,文獻報道具有較好的效果[3-4]。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也證實了上述文獻報道。
4 參考文獻
[1] 萬里程.奧美拉唑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70例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5):80.
[2] 徐 昕,王邦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思路與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0,38(3):21.
[3] 吳曉紅.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患者的臨床治療[J].世界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4):69.
[4] 羅亞丹.泮托拉唑預防甲強龍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9):36.
[收稿日期:2014-02-20 編校:鄭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