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頻道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器械資訊 > 學術論文 > 集束化護理在神經外科腹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集束化護理在神經外科腹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文章來源:創(chuàng)新醫(yī)學網發(fā)布日期:2013-12-26瀏覽次數(shù):22204

  作者:王惠君,任冬梅,黃蘭蘭,廖媛媛 作者單位:(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探討集束化護理在神經外科腹瀉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將病人分為兩組:實驗組為2011年8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神經外科發(fā)生腹瀉的病人,對照組為2010年8月-2011年7月入住我院神經外科發(fā)生腹瀉的病人,實驗組采取集束化護理方案,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平均腹瀉時間、住院天數(shù)較對照組減少,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及肛周皮膚破潰人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減少。集束化護理方案在神經外科腹瀉患者護理中是有效的。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腹瀉

  集束化治療是指運用循證醫(yī)學將目前已證實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療、護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好的處置[1]。集束化綜合護理是集一系列護理措施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方案。筆者對神經外科腹瀉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方案后,使患者平均腹瀉時間、住院天數(shù)減少,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及肛周皮膚破潰的病人明顯減少,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神經外科發(fā)生腹瀉的病人52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齡24-85歲。鼻飼置管35例,均在入院后三天留置胃管;重型顱腦損傷26例,高血壓腦出血17例,占位性病變術后9例。52例病人均在入院后當日開始使用了抗生素。3例患者使用了激素,但不超過7 天?;仡?010年8月-2011年7月入住神經外科發(fā)生腹瀉病人5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18-82歲。鼻飼置管39例,均在入院后三天留置胃管。重型顱腦損傷28例,高血壓腦出血16例,占位性病變術后12例。56例病人均在入院后當日開始使用抗生素。2例患者使用了激素,不超過7 天。
  1.2 方法 對實驗組52例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方案:除常規(guī)護理外,成立腹瀉護理質控小組,規(guī)范腹瀉病人的管理流程,與2010年8月-2011年7月入住的56例腹瀉病人從平均腹瀉時間,營養(yǎng)狀況,平均住院天數(shù),肛周皮膚情況,幾方面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例數(shù) 平均腹瀉時間(天) 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人) 平均住院天數(shù)(天) 肛周皮膚破潰(人)

  實驗組 52 8 8 26 3

  對照組 56 12 23 32 16

  2 集束化護理方案
  2.1 成立腹瀉護理質控小組 質控小組由護士長和4名護理小組組長組成,選取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專業(yè)組長任腹瀉護理質控小組組長,護士長制定護理干預路徑及集束化護理方案,對護理人員進行腹瀉相關知識及干預路徑的培訓,專業(yè)護士按路徑實施,評價效果后簽名,腹瀉護理質控組長評價2次/周,護士長評價1次/周,并給予個體化指導,干預一段時間后進行總評價。
  2.2 規(guī)范腹瀉病人的管理流程 報告流程 ,一旦發(fā)現(xiàn)有腹瀉病人,專業(yè)護士及時報告專業(yè)組長和護士長,接到報告后,專業(yè)組長組織質控小組人員立即對病人進行評估,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分析腹瀉發(fā)生的原因,組內進行討論,選擇合適的干預方法,采取個體化的護理措施。
  2 .3 一般護理 (1) 心理護理,對于神志較清醒的患者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易激動、頭暈頭痛等癥狀。可用谷維素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服用復合維生素B、胃蛋白酶合劑、乳酶生等,也可兼用中藥健脾丸、香砂養(yǎng)胃丸治療。安定患者的情緒,有利于腸胃功能的調整。加強心理疏導,消除緊張心理,鼓勵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治療,注意隱私保護,維護患者自尊。(2)飲食護理。不進食生冷及含纖維多的食物,不食生大蒜,由于大蒜的辛辣會刺激到腸壁,從而加劇腹瀉。對于腹瀉患者來說,大麥、大豆、赤小豆、豌豆、黃米、山藥等食物對止瀉都有比較好的療效。在日常飲食上,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且還要少渣宰。
  制定三餐飲食計劃,早餐吃雞蛋、脫脂牛奶、酸奶和糧食制品,比如:粥、燕麥片、全麥面包、果汁、幾片面包夾一個煎雞蛋,配一點西紅柿、黃瓜或其他水果等,鼻飼病人也可以喝一些諸如核桃粉、黑芝麻糊等,午餐要清淡,應攝入充足的熱量和各種營養(yǎng)素。可吃些肉類、雞蛋等含熱量較高的食品,蔬菜應注意顏色搭配并變換花樣,保證攝取各種維生素、葉酸和植物纖維。晚餐食譜在熱能、蛋白質充足供給的基礎上,注意含有動物類食品的瘦豬肉、豬肝、雞肉、牛奶、雞蛋及多樣新鮮蔬菜、水果的搭配設計。同時需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豆類、土豆、玉米等。(3)腹瀉患者應立即停用抗生素,給以胃蛋白酶、稀鹽酸合劑、促乳生、復合維生素B族、維生素K4等治療,兼用中藥參苓白術散。(4)加強健康教育,家屬的配合至關重要,及時向家屬宣教,讓家屬明白飲食營養(yǎng)在病人康復中的重要性。(5)腹瀉灸的應用:用法:將腹瀉灸貼敷在神闕穴(肚臍)處,對慢性腹瀉病人每日一貼,每貼使用12小時。(6)肛周皮膚的護理 腹瀉患者因排泄物對皮膚的浸漬,皮膚抵抗力下降,且由于大便的化學刺激和反復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性刺激,易致周圍皮膚潮紅、糜爛[2]。每次大便后協(xié)助用軟布蘸擦,溫水清洗,動作輕柔,擦洗后用氧化鋅軟膏涂于肛周以保護局部皮膚。必要使用多源頻譜照射,使患者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和舒適。(7)腹部保暖 特別在進行肛周護理,更換床單時,一定要注意腹部遮蓋保暖,避免腹部受涼,加重腹瀉。
  3.討論

  3.1 療效評價

  由表1可見 對照組平均腹瀉時間12天,實驗組平均腹瀉時間8天,較對照組縮短4天;對照組56人,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23人,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41%,實驗組52人,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8人,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15%;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32天,實驗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26天,較對照組縮短6天;對照組56人,發(fā)生肛周皮膚破潰16人,肛周皮膚破潰發(fā)生率29%,實驗組52人,發(fā)生肛周皮膚破潰3人,肛周皮膚破潰發(fā)生率6%。
  3.2 功能性腹瀉的原因及研究進展
  (1)飲食結構不合理 進食后,特別是進冷飲、纖維多的食物,使支配胃腸道活動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腸痙攣,腸蠕動增強而導致飲食后腹瀉,還有腸內營養(yǎng)不合理,低蛋白血癥引起的營養(yǎng)不良。腹瀉通常發(fā)生在腸內營養(yǎng)開始及使用高滲性飲食時,當高滲的營養(yǎng)液進入胃腸道時,胃腸道將分泌大量水以稀釋溶液的濃度,大量水進入胃腸道后,刺激腸蠕動加速,而產生腹瀉[3]。(2)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多因精神緊張而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腸蠕動加強,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不能充分吸收而致腹瀉。(3)菌群失調致功能性腹瀉 因長期反復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是導致腹瀉主要的原因,腸道菌群失調后,腸道細菌不能相互制約,腸道酶類物質亦因長期應用抗生素,受到破壞,促使腸道吸收功能亦發(fā)生障礙等而產生腹瀉[4]。
  4.3 護理干預的作用
  (1)成立腹瀉護理質控小組,規(guī)范管理流程有利于對腹瀉病人進行系統(tǒng)地護理,可以提高大家的重視程度,對護士進行腹瀉相關知識、心理學、溝通技巧的培訓,有利于專科化發(fā)展。(2) 早期合理而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對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及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十分重要[5]。食物的選擇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可以防止脫水、促進腸道黏膜修復和消化功能恢復,有研究[3]報道,谷物在機體腸道內經消化后緩慢地分解為葡萄糖、雙肽及氨基酸,這些物質具有介導作用,能促進水分和鈉離子的吸收,減少糞便水分排出。(3)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腸道菌群失調,護士必須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避免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根據(jù)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使用窄譜抗生素有效就不使用廣譜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過程中,經常檢測病原菌及藥敏變化,避免盲目用藥。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同時補充外源性雙歧桿菌,調節(jié)腸道正常菌群[4]。(4)腹瀉灸的應用:腹瀉灸是由自動發(fā)熱體和熱熔藥膏組成,選取溫中健脾類中藥進行穴位敷灸,既能快速控制腹瀉的癥狀,又能增強脾胃的運化,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近年來,功能性腹瀉的治療原則已成為很多人共同關注的問題。只有大家重視,規(guī)范管理,才能降低腹瀉的發(fā)生率,縮短腹瀉時間,減少并發(fā)癥,從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紀翠紅,翟惠敏,王惠珍.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的研究進展 [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790-792.

  [2] 陳勝虎,程瓊,胡春梅,等.功能性胃腸病的中醫(yī)藥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雜志.2008,28(2):186-188.

  [3] 周錦玲,李群香,陳映荷.米湯預防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yǎng)并發(fā)腹瀉的效果觀察.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33-34.

  [4] 鐘靜.曾小紅.葉碧紅. 重型顱腦外傷病人腹瀉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 [J].全科護理.2009,7(12):3297-3298.

  [5] 辛紹斌.危重癥病人腸內外營養(yǎng)作用的對比研究 [J] .臨床肺科雜志.2008,13(5):618-620.